序 言:要有一個無遺憾的人生,是視乎你的人生目標是否達至。但你的人生目標是否正確,也是真正無遺憾的人生的決定性因素。大衛在詩篇23篇最後一節說話可以提供給我們去思考怎樣可以得著無遺憾的人生,成為無憾之人。 1. 一生一世的恩惠 2. 一生一世的慈愛 3. 永遠的殿中生活 結 語:大衛在詩篇23篇告訴我們當我們信靠神的時候,我們可以成為無缺之人、無懼之人、無獨之人,從而成為無憾之人。人生的美滿,莫過於此。相對於不信的世人,為自己定下錯誤的人生目標,然後用自己的方式和努力去達至,結果都是竹筐打水一場空。創造我們的神才知道人真正的需要,也會指示我們如何可以達到滿足這些需要的正確方法,得著無遺憾的人生,成為無憾之人。
引 言:今天是感恩月的第一個主日,也是夏令時結束的日子。這個特別的早晨,讓我們思想感恩的意義。司布真曾說:“幸福並非來自我們擁有多少,而是來自我們享受所擁有的程度。”華人常言“知恩圖報”,但基督徒的感恩更深——是凡事謝恩。 一、感恩的範圍:凡事 (18a) 二、感恩的本質:謝恩 (18b) 三、感恩的根基:在基督耶穌裡 (18c) 四、感恩的原因:這是神的旨意 (18d) 結 論:感恩不是偶爾的情緒,而是基督徒的生活方式。關鍵不是“我是否喜歡現在的處境”,而是“我是否相信神的主權與美意”。讓我們靠著神的能力,持續操練感恩,跨代同行,活出『教會一家』的見證。
引 言:十二門徒一直爭論誰為大,到了最後晚餐的時候,他們不是關心誰為大而是誰為小,他們都等著誰出來幫眾人洗腳,因為最小的才應這樣做。最後,大家都很驚訝主耶穌出來為眾人洗腳。他們不明白,但主做完之後教導我們:原來願作最小的去服侍人才是最有福的。 1. 最大和最小的問題 2. 自義服侍和真服侍的分別 3. 真服侍的祝福 結 論:主耶穌把世間的階級秩序 (pecking order) 廢除,不是廢除秩序或叫人人有同樣權柄,而是強調天國裡的屬靈領導在於服侍。自義的服侍是憑己力的、驕傲的、只看果效的、有選擇性的、隨己意的、暫時的、勉強人的、分裂人的;真服侍是為他人的需要著想、建立眾人、安靜、真誠而沒有偽裝的服侍。真服侍是福因能引至主所肯定的謙卑: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引 言:聖經是由神所默示的,透過人以「獨白」(monologue)和「對話」 (dialogue) 構成的。獨白是第一身對自己經歷、認識 / 知識、思想 / 看法的闡述。而對話就是一種生命相遇(life encounter) 的對談。而後者往往是對人的成長和自我認識是 不可或缺的。中國也有古諺:「獨學而無友,則孤漏而寡聞」(禮記‧學記)。 大衛在詩 23:1-3都是一種獨白式的講述,但在4-5 節卻是一種對談式 - 祢,來講述他和神生命的相遇來說明他從來不會孤獨一人。 1. 危難時不孤獨 2. 迷失時不孤獨 3. 成功時不孤獨 結 語:大衛一生都有神的伴隨和引領,所以從來沒有孤獨的時刻。喜怒哀樂都可以與神分享,這是何等大的福氣﹗「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我們都有同一位的神,你還覺得孤獨嗎?
引 言: 剛過去的中秋節提醒我們團圓的重要性。家人相聚固然溫暖,但更深的問題是:「什麼才是真正的家?什麼是生命的中心?」初代教會的信徒,因福音聚在一起,成為屬靈的家 - 一個活出神旨意、彼此相愛的群體。新年度開始,讓我們回到使徒行傳2章,一起學習如何在生命、關係與使命上更新自己,活出神的目的。 一、更新生命:委身跟隨主 (41 - 43) 二、更新關係:活在合一與團契中 (44 - 46) 三、更新使命:見證福音並服事世界 (47) 結 論: 中秋提醒我們「家」的意義,教會是神的家,是祂在地上的見證。初代教會的力量不在資源,而在使命與生命。願神使用我們的教會,使世人因我們的見證而看見祂的榮耀。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 引 言: 查理·柯克 (Charlie Kirk) 帶給我們這一代基督徒很大的 啟示,特別是年青基督徒。在過去二三十年裡,從九十後到XYZ世代因為深受六十年代的解放運動和後現代主義的影響而放棄純正基督信仰;人的溝通方式也因科技發展而變得很被動,失去獨立思考和表達能力。但查理獻上一切,喚醒今天的年青人回歸真理,我們該怎樣回應神的呼召? 1. 勇敢宣講真理 2. 在軟弱中剛強 3. 作美好的選擇 結 論: 今天,讓我們回應神對我們這代的呼召,特別是年青信徒,要起來像提摩太一樣,在眾多反對的聲音中,敢於用言語和好行為宣講和維護真理;像馬可雖然膽小軟弱但仍能善用恩賜完成使命,最終成為剛強的人;像路加在舒適生活中,不忘天國的使命而獻上年青力量,不要像那富有的少年官,雖然得著世界和世人的認同,卻失去永恆的祝福。
序 言: 人成長之後就會投身社會,各人會有不同的發展。近期社會有一種心理病稱為「驚恐症」(Panic disorder),是一種焦慮症,其特徵是患者會反覆經歷突然而強烈的恐懼發作,也就是「恐慌陵作」(Panic attack),並對再次發作感到持續的擔憂。大衛從一個牧羊人發展成為一國之君,當中經歷的壓力不少,今天的經文就告訴我們他面對各種壓力下,如何保持成為一個「無懼之人」。 1. 無懼忙碌 2. 無懼危機 3. 無懼歪路 結 語: 大衛的經歷告訴我們不用懼怕忙碌、危險和走歪路,因為那位慈悲的大牧者會為我們安排安歇之地和引導我們走正確的道路,從而成為「無懼之人」。序 言:人成長之後就會投身社會,各人會有不同的發展。近期社會有 一種心理病稱為「驚恐症」(Panic disorder),是一種焦慮症,其特徵是患者會反覆經歷突然而強烈的恐懼發作,也就是「恐慌陵作」(Panic attack),並對再次發作感到持續的擔憂。大衛從一個牧羊人發展成為一國之君,當中經歷的壓力不少,今天的經文就告訴我們他面對各種壓力下,如何保持成為一個「無懼之人」。
基督徒的敬拜是要將聖潔與更新帶入充滿罪惡的世界 (1) 神的聖潔闖入已被罪毀壞了美好的創造。 (2) 安息日—聖潔闖入時間。 (3) 聖殿—聖潔闖入空間。 (4) 祭司職分—聖潔闖入人群。 敬拜就是在這個充滿需要的世界中,參與聖潔的闖入
引 言:弟兄姊妹,你的手機有沒有斷過線?正在講重要的話, 卻突然沒了訊號。那一刻,你一定急著要恢復連接。為什麼? 因為溝通太重要了。保羅提醒我們:與神的關係也需要“永不 斷線”。 一、什麼是「不住地禱告」? 二、為什麼要「不住禱告」? 三、如何操練「不住禱告」? 結 語:弟兄姊妹,你屬靈的“訊號”如何?是偶爾連上,還是永不斷線?讓我們操練不住禱告,活在神面前,好像擁有屬靈的網絡 — 永不斷線,隨時連通。
粵語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