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焦慮的世界。人們為了“尋找快樂”四處奔跑,結果卻越來越空虛。但神的話語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中發出一個清楚又不容逃避的命令:“要常常喜樂。”這不是勵志金句,也不是精神勝利法,而是神對祂兒女的命令。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思念:神為什麼命令我們要喜樂?這種喜樂從哪裡來?而我們如何活出這樣的生命? 一、“常常喜樂”是神明確的命令,而非建議 二、 這種喜樂的根源不是情緒,而是救恩的事實 三、“常常喜樂”是世人認出你屬主的明證 結 語: 今天,神不是呼召你“強顏歡笑”,而是呼召你“靠主喜樂”。或許你正在面對健康挑戰、家庭破裂、經濟危機等。但神沒有改變,祂的救恩仍然堅固。你可以在痛苦中仍有喜樂,因為你知道,主仍然坐著為王,盼望不會落空,永恆早已為你預備!弟兄姊妹,你願不願意順服神的命令,從今天起,在基督裡活出不被世界奪去的喜樂?
經 文: 彼前 2:9 9.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彼前 2:9) 引 言: 今天的教會很多人失業,不是教牧同工找不到工作,或信徒被公司辭退,而是信徒在教會中因種種原因沒有參與事奉,成為旁觀者。 1. 為何信徒失業? 2. 信徒不應失業 3. 該怎麼辨? 結 論: 信徒失業因為誤會只有牧師才該做教會事工而變得被動;也有因為無視教會權柄而分裂或離開教會;但大部份是因為不明白事奉意義、沒有合適地事奉而變得消極冷淡。彼前2:9告訴我們信耶穌不單是個人的事,神要揀選一群屬祂的 人,把他們分別出來,與世人在道德和整體生活上有所不同,為要見證宣揚神的美德。每個信徒都有祭司的身份和職份,在不同的崗位事奉,活出分別為聖群體的見證。因此,信徒必須明白事奉的意義和自己的恩賜,在合適的崗位事奉,便能充滿活力地同心建立神國,回應世界的挑戰,榮耀祂。
序 言: 教會不是理想化的群體,而是一個蒙恩的群體,我們都在軟弱中被基督接納。著名神學家斯托德說:「我們不只是基督徒,也是屬教會的人;我們不只委身於基督,也委身於基督的身體。」神呼召我們,不是因為我們夠好,而是因祂的恩典讓我們彼此成為家人,既然我們是屬靈的家人,肩負共同的生命成長使命,那麼今天的經文,就是我們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活出我們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委身。 一、警戒不守規矩的人 (14a) 二、安慰灰心喪志的人 (14b) 三、扶持軟弱無力的人 (14c) 四、以耐心對待眾人 (14d) 五、以良善回應傷害 (15) 結 語: 弟兄姊妹,我們都不是完全的人,但在基督裡,我們有一位完全的救主。祂呼召我們進入一個不完美的教會,是要我們在真實中彼此扶持,一起奔走天路。願我們因基督的愛,忠心委身教會中,不放棄彼此、不放棄神所託付的群體,在不完美中活出福音的榮耀。
序 言: 我們最關心的人是自己,花很多時間為自己打算。但我們有否停下來反思究竟我活著有沒有意義?如果有,意義在哪裡?我們怎樣才活得精彩? 1. 是什麼掌控著我們 2. 認識真正的自己 3. 怎樣活得精彩 結 論: 我們從小就被兩種人生哲學所影響,第一,人是被家庭社會所塑造出來的產物,身不由己,有錯都不是自己的責任;第二,人是有絕對自由意志,在不同的環境下都能靠努力為自己創造未來。這兩種哲學都是不完全的,因為沒有神在當中。神造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之處,而且是神的精心設計。當人認識神對我們的愛和祂在我們生命中的美好計劃,就會真正認識自己和欣然運用祂所賜給我們的恩賜而活得精彩,不枉此生。
序 言: 在世俗的標準下,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出一番大事。但對基督徒來說,我們不單能做大事,也應做大事,耶穌甚至說這事比祂所做的更大。我們今天就思想一下我們做這「更大的事」做到了甚麼程度。 1. 這只是小事? 2. 神眼中更大的事 3. 裝備自己做大事 結 語: 有一些人可能在一生中做了世人眼中看為的「大事」,但在神眼中沒有比領人歸主並教導他們成為門徒的事更大,這是基督徒獨有的權利和義務,當我們齊心努力去做時,才可配被稱為「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進入神的國度享受我們主人的快樂﹗
引 言: 主設立教會是要完成祂的大使命,但同時也是在合一上見證主。教會由很多不同的人組成,每個人各有其性格特點,因此走在一起時可能是麻煩多多,但也可以是像在天堂裡一樣。究竟神這樣的設計有什麼目的?就讓我們認識恩賜與教會合一的關係,因而知道怎樣發掘和運用自己的恩賜。 | 1. 什麼是恩賜 2. 恩賜的目的 3. 發掘和運用自己的恩賜 結 論: 恩賜是聖靈分給各信徒的各種長處、能力。其目的是為造就教會弟兄姊妹,不是用來誇耀自己或尋求特別經驗;恩賜各有不同因為神要我們互相倚賴,因而合一,這和諧的群體見證著三一神的屬性。基督徒須要發掘自己的恩賜,知道自己的崗位並且自己需要別人而別人也需要你。因此就不會自誇,也不自卑,各人對教會有歸屬感,樂意與別的主內弟兄姊妹攜手完成整體的目標就是叫世人把榮耀歸主。
引 言: 當我們要作主的門徒或帶領他人作主門徒時,往往只集中於作門徒的方法,如怎樣禱告、讀經、參加教會、傳福音等等,這是必須的,但很多信徒的信心不能堅固長久 (正如今天很多年青信徒進大學之後就放棄信仰,或一些信主多年的信徒會變得冷淡後退),究竟為什麼? 1. 沒有自己的信念和遠見 2. 信念和遠見的來源 3. 我們該怎樣做 結 論: 信徒的信心不長久堅固,因為只是學習作門徒的方法,而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信念,因而沒有生出正確的遠見。信念是認識神話語,親身明白和經歷到其真確之後所得出的堅定信心。這是神的工作,但我們可做兩件事:明白方法背後的原則而不單是方法,強調信靠神而不單是認識神學。盼望我們都能成為一個信心堅定而多結果子的門徒。
引 言: 在一個家庭裡,作父親是最難的,因為兒女都看見和感受到母親的辛勞,而且更願意親近她;但父親就像在做幕後英雄,看不見,而且令兒女生畏。但其實,父親比母親更具影響力。 1. 白髮和公義 2. 作公義的人 3. 對兒女甚至後人的影響 結 論: 當一個人年紀漸長,白髮不一定代表他的榮耀,不過當他追求像主耶穌那樣,行在公義的路上,就必得榮耀。具體地,一個公義的人是個謙卑、勤勞、真摯、誠實和憐憫人的人。父親 (其實也包括母親和所有門徒) 若遵守神的吩咐,行公義、好憐憫,他必影響兒女,甚至後人,他和兒女後人都會充滿主的榮光和祝福。盼望父親們在神話語的光照下都知道該怎樣行,兒女也知道怎樣為父親禱告。
引 言: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將差派教會的短宣隊,走出教會的圍墻,將福音帶到神所預備的田地中。這不僅是短宣隊的使命,更是全教會同心參與的大使命。耶穌在升天前留下的最後吩咐,就是要門徒靠聖靈的能力為祂作見證,從“耶路撒冷”直到“地極”。今天,我們一同思考:聖靈如何差遣我們?我們如何承接祂的使命? 一、確據:復活的主是我們承接使命的根基 (1-3) 1. 神國的教導 2. 復活的確據 二、能力:聖靈的降臨是我們承接使命的動力 (4-8) 1. 聖靈的應許 2. 靠聖靈見證 三、盼望:升天的主是我們承接使命的保障 (9-11) 1. 升天的意義 2. 盼望主再來 結論:短宣隊不是孤軍奮戰,而是整個教會的代表。他們帶著復活的信仰、聖靈的能力和主的盼望出發。作為教會,我們也被呼召用禱告、奉獻和關懷支持他們。今天,我們每個人都要思想:我們在自己的“耶路撒冷”是否忠心見證主?我們是否願意順服聖靈的帶領,參與這場沒有界限的使命?願我們一同為復活的主而活,靠聖靈的能力,承接大使命,直到主再來!
25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他轉過來對他們說: 26 “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愛我勝過愛原文作恨〕 27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 引 言: 很多人來到耶穌那裡為了得著祝福,但低估了福音,以為只是為今生的富足健康,不知道雖然救恩是白白的,但福音並不廉價,是須要跟隨他的人付出相當代價。 1. 福音的價值 2. 耶穌的要求 3. 義無反顧 結 論: 耶穌不單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豐盛的生命,可惜很多人只注重今生的安康和富足。然而,主耶穌要求跟隨他的人有嶄新的眼光,願意輕看世上暫時的福樂或苦難挑戰,而過一個屬天的敬虔生活,完成主的計劃,因主耶穌是萬王之王、萬主 之主,他要給我們最好的,就是他自己,世上一切都不能相比。我們不要妥協而作個“不冷不熱”的基督徒,像鹽失去其味道,只好丟在外面,受很大的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