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約翰稱為「耶穌所愛的門徒」,也是最懂得主心意的使徒。在他的書信中特別強調,門徒要持守主所吩咐的「新命令」,就是門徒之間彼此相愛的命令。然而,在一段總結性的經文(約壹 5:4)中,卻特別指出門徒要「勝過世界」!這個與門徒之間的彼此相愛有何關連呢?今天的信息就是探討這個「勝過世界」的意思。 勝過世界之道:(約壹 5:1-5) 1. 何以愛上帝就當勝過「世界」? 2. 約翰眼中的世界 3. 勝過世界的基石—信心 4. 勝過世界的動力—愛主愛人 結論:起初上帝所創造天地,萬物都是藉道,就是耶穌創造的,並且上帝看世界是好的。但是道來到世界,世界卻不認識祂、拒絕祂。其實,拒絕耶穌的是人,就是被撒旦奴役的人,而不是其他的受造之物。所以「勝過世界」就是與魔鬼掌控的黑暗勢力抗爭,就是幫助人(包括信徒)脫離魔鬼的掌控,而並非盲目的排斥世界。並且,「勝過世界」不是一個短暫的得勝,而是持續一生的抗爭。
耶穌在世三年的服事,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在他開始服事之前,用了四十天在曠野獨處,禱告,禁食。最後耶穌以聖經真理為根據勝過了撒旦魔鬼的試探。 其實,今天不少的聖徒對聖經認識也不淺,為什麼面對試探卻是那麼軟弱無能?甚至連抵抗都沒有就降伏在撒旦面前呢? 1. 三個試探的意義 – 人性需求的合理性與疆界 a. 石頭變食物 – 生理需求的試探 b. 從殿頂跳下來 – 自我證明的試探 c.擁有萬國榮耀 – 功利主義的試探 2. 耶穌的預備 – 勝過試探非偶然 3. 屬靈生命之成長與能力泉源 –聖經有說,「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如何」。日子如何不但取決於我們的生活方式,更大的挑戰是持續有恆 的堅持下去,並且這個過程是崎嶇不平的。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屬靈生命的成長是沒有捷徑,並且是終一生之年日來建立。
上週三(2/22/23)是教會傳統的Lent (大齋期/四旬節)的首日,時至今天這個記念耶穌受難復活的四十天節期,有些教會仍然嚴謹守節,大部份基督教(protestant)的信徒,可能根本不知道有Lent 這回事。不管知道或不知道,守節或不守節,今天的基督徒是「紀念」耶穌遠遠多於「記念」耶穌。 耶穌在客西馬尼的禱告,是最具人性的流露。從這段感人肺腑的記載中,可以觀察到耶穌身上一些極其真摯人性特質。 1. 柔和謙卑 – 2. 信而順服 – 3. 憐憫體恤 – 4. 人性軟弱 – 5. 得力剛強主動面對 – 耶穌的人性特質當然不止這些,七只是舉例而言,它帶有完全的意思。留意,這裡不是指耶穌的「神性」。既然是人性特質,意思就是,你、我都可以培育出來的心性品格。關鍵是「在耶穌裡」,因為裡了主我們不能做什麼!
十二月是慶祝聖誕的月份。大部份的基督徒對慶祝聖誕的概念,大概就是給耶穌過生日。當然,「生日禮物」就不是給耶穌的,而是人們互相饋贈。教會至少也會佈置的很有懷舊的氣氛,讓大家可以一起懷念當年耶穌降生的情景。如果耶穌造訪地球,不知道他看見這一切作何感想? 有一個說法,耶穌的降生是為了受死,受死是為了復活升天,復活是為了再來,再來是為了上帝國度的完全彰顯。 一、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 常被誤解的比喻 二、要為那些事不灰心的禱告? 三、要為進入上帝的國不灰心的禱告 今天,上帝國度將要臨到的徵兆已經明顯可見,並且是無可推諉的。最關鍵的,不在於知道的更多,而在於更好的預備,如何預備!請思想: 1. 對我而言,上帝國度的來臨是遙遠不可及的事,或是切身緊迫的事?(這答案會影響你的人生態度) 2. 假如我期盼可以承受上帝的國,今天的信息教導我如何預備自己?
引言: 在教會裡經常有人提到「呼召」這個詞,而願意認真的去思想「呼召」 的意義的人不多。然而,呼召與我們的服事息息相關。 我們可能被推選出任某個職份,受好友之邀請投入某項聖工,喜歡事奉的滿足感;這固然都是好的,可這些不是呼召。若沒有主的呼召,我們所做的即使對聖工會有些貢獻, 也很可能不被主所記念, 甚至當主得榮耀的那天,主說不認識我們(太7:22-23)!因為,呼召是一切服事的根本!沒有呼召,則一切皆徒然! 呼召與服事: 一、上帝的呼召 – 服事之根本 二、認識上帝的呼召 三、愛的呼召 – 人之所做 vs 人之所是 結語:尋求主的呼召 事奉主的人都會為自己負責的事工禱告,求上帝保守,事工順利有發展。這固然是必要的,可是不可缺的是繼續尋求上帝的呼召。因為上帝看重事奉的人,更多於事工的本身。
Bible Text: 馬太福音 7:24-27 | Preacher: 麥中堂牧師 | Series: 2018 主日講道, 全部主日講道 | 登山寶訓被譽為耶穌基督教導的精華,內中的教訓可謂精彩絕倫。馬太福音第五到七章也被稱為書中之書,意思是這三章書有一個獨立的中心思想。而這些寶貴的教訓結束在一個聰明人與愚昧(無知)人的簡單引喻。誰是聰明人?這是個充滿著契機性和啟發性的問題。 1. 聰明人與愚昧(無知)人 2. 在何事上要像聰明人 3. 耶穌的這些話 耶穌常說:『有耳的,就當聽』!這裏所說的其實遠比蓋房子在磐石那麼簡單。你是聽到了是這個引喻中的信息 嗎?你是聰明人嗎?
Bible Text: 太 18:1-35; *15-20 | Preacher: 麥中堂牧師 | Series: 2018 主日講道, 全部主日講道 | 人的一生,誰也無法避免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它可以成為我們個性品格成長的激素,也可以是毒素。馬太福音記載了主耶穌對處理衝突的教導 (太 18:15-20)。很多基督徒都熟悉 這段經文。可是,教會仍然因著許多的衝突以致傷痕累累。是主 的教導有問題?還是我們有問題? 一、錯置了衝突處理的焦點 二、『得了弟兄 』才是衝突處理的焦點 三、主的心意 我們常說對事不對人。可是天父卻十分看重人,包括發生衝突的雙方。人心若對了,事情就會按照天父的心意解決,人心若不對,事情就會按照人的血氣和意念來處理。請思想,在以往處理人際關係衝突的經歷: 1. 對人和對事何者更重? 2. 我順服主的心意還是順從自己的血氣居多?
Bible Text: 賽: 42-28章 | Preacher: 麥中堂牧師 | Series: 2018 主日講道, 以賽亞書, 全部主日講道 | 以色列人當然知道他們所信奉的上帝,是獨一的真神。然而,知道是回事,相信或堅信又是另一回事。當以色列人遇到一些困境的時候,並沒有求告依靠這位獨一的真神,卻求助於其他的勢力。所以主要藉先知多次教導他們,這『獨一真神』的意思。 耶和華是獨一上帝: 一、創天造地自有永有 (42:5-8; 45:18-19) 二、以色列的拯救者 (43:8-13; 48:2) 三、以色列 - 獨一上帝的見證 (44:6-8) 四、掌管世上君王人類歷史的主宰 (45:1-17, 20-24) 結語:假如我們看上帝是上帝,也堅信祂是獨一的真神。祂應該就是我們終極的依靠,是我們人生的執著歸宿。這樣,就不要再以其他的人、事、物取代上帝在我們心中的位置。
Preacher: 麥中堂牧師 | Series: 2018 主日講道 耶穌說他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然而今天在教會裡面有許多人以為耶穌是『地圖』。是拿來查考,研究,了解認識的。『道路』卻是要行在其上的。若要到父上帝那裡去,唯一的機會,就是行上耶穌的道路,也就是跟從耶穌。 I. 一條要付上代價的道路 一條要付上代價的道路 II. 靠恩典還是靠代價(努力) III. 跟從耶穌的恩典 結論:蛻變:一個全新的生命
Preacher: 麥中堂牧師 | Series: 2018 主日講道 經文: 詩篇 73篇 很多人都不再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這說法了。因為現實生活上好像都是惡人當道,人善被欺!若能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已近乎聖也!不過無可否認的,人心中仍然有希望能夠有公平正義的存在。所以有些人就要『替天行道』了。其實這種現像,自古就有了。唯獨有真智慧的人,能夠看得透。詩人亞薩也有這種經歷,不過,他後來得著了真智慧。 一、是真理或是陳腔濫調? (1-2 節) 二、現實世界 – 惡人當道: (3-12 節) 三、亞薩的矛盾 – 徒然行善: (13-16 節) 四、在聖所中的覺悟 – 超越的智慧: (17-24 節) 結論:生命的轉化 (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