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生命?如何為生命用文字做定義?有呼吸, 有心跳, 有腦波?耶穌知道甚麼是生命,祂是生命的源頭,祂創造和賜予生命,生命來自祂,生命由祂來管理和規範;沒有耶穌就沒有生命,耶穌就是生命。甚麼是光?完全的黑暗,伸手不見五指,看不見前後左右,無法辨別方向,黑暗的包圍會帶給人無比的恐懼和焦慮,沒有安全感;當「大地空虛混沌,還沒有成形,黑暗籠罩著深淵」時,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第一道光穿透黑暗,將黑暗立時驅散。耶穌就是光,光從祂而來。 因為耶穌就是生命,耶穌就是光,使徒約翰就用「生命與光」這一對名詞來介紹耶穌。 A. 重要的真理 1. 耶穌是生命賜予者 2. 耶穌是光之擁有者 3. 黑暗何等醜陋污穢 B. 重要的意義 1. 耶穌所賜的生命是我們自己不可能得到的生命 2. 耶穌所賜的生命比我們所配得的更豐盛的生命 3. 耶穌指引我們去的地方是靠我們自己永遠都不可能找到的地方 C. 最重要的相信 耶穌說:「盜賊來,無非是要偷竊、殺害、毀壞。 但我來是要羊得生命,並且得到豐盛的生命。」(約翰福音 10:10)你必須相信耶穌,接受祂成為你個人的救主和生命的主,與祂建立個人的關係,否則你不可能得到耶穌所賜永恆豐盛的屬靈生命(約翰福音 10:10) 你必須相信耶穌,接受祂成為你個人的救主和生命的主,與祂建立個人的關係,否則你不可能得到耶穌所賜永恆豐盛的屬靈生命
美南浸信會「浸信會信仰與信息(2000)」Baptist Faith and Message (2000) 第七段「浸禮與主餐」中宣認:「主餐是一個象徵,也是信徒順服的行動。教會成員順服基督的吩咐, 通過領受餅和杯紀念救贖主的受死和期盼等待祂再來。」 浸 禮 與 主 餐是 基督 教 會 兩 個主 要的 禮 儀 (ordinances), 這兩個不同的禮儀卻帶著相似的意義,都與耶穌的死和復活相連。浸禮象徵相信接耶穌為救主和生命的主的人公開地與主同死同埋葬,並且同復活;而主餐是藉著吃餅和飲杯象徵了主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捨身流血,既表明主的死,並一直等候主的再來。 耶穌與門徒吃逾越節晚餐的時候設立了主餐,這是整個家庭一起吃的晚餐,因此,主餐也是一家人在一起時吃的晚餐,耶穌是主人,我們在基督裡都是神家裡的人。 我們同吃一個餅,同喝一個杯: (1) 見證我們是同有基督信仰的家庭 (2) 見證我們是主的愛中合一的家庭 (3) 見證我們蒙赦免彼此饒恕的家庭…
使徒約翰經聖靈默示,用簡易的希臘語言寫成約翰福音,全書共 15,420 字,但只有 1,011 個詞彙量,每個字平均重複大約十五次。極其淺易的文字,所表達的神學意義卻深邃無邊。著書的目的更是清楚明瞭:「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 (約翰福音 20:31) 1. 耶穌是創造主的宣告 2. 耶穌是創造主的事實 a.「萬物是藉著祂造的」(參哥林多前書 8:6 ; 歌羅西書 1:16 ;希伯來書 1:2) b. 從無變有的創造 c. 完美峻工的創造 3. 耶穌是創造主的實據 a. 從無變有的神蹟 b. 賜予生命的神蹟 c. 用話語行的神蹟…
「溝通最大的障礙是以為溝通已經完成了的假象。」溝通最重要的目標是要清晰明暸。說的話是要讓人能明白,寫的文章是要讓人能抓到要表達的思想;與別人談話時,我們都希望對方會用我們可以理解的語言和我們說話;因此,當有人用我們不懂的密碼語言說話時,我們會感到困惑沮喪。溝通是要讓人可以彼此了解。使徒約翰寫約翰福音的目的也是如此。 1. 約翰福音簡介 ˙一個清晰有福音性的寫作目的。 20:31「但記載這些事,是要使你們相信神的兒子基督就是耶穌,並且使你們相信了祂,就因祂的名得生命。」 ˙七個「我是」 ˙七個記號 ˙彰顯耶穌基督神性最大的記號是他死後三天復活。 2. 約翰福音序言 ˙ 1:1-18 是約翰福音的序言,也是聖經中最深遽的神學議題之一。 ˙七對名詞 道與神Word - God、被造與造Created - Made 、光與生命Light - Life、接待與賜給 Received - Recognized、信與成為Believe - Become、從血氣生的與從神生的Born - God、恩典與真理Grace -…
引言: 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 1703-1758)是美國十八世紀復興運動中神極其重用的僕人之一,他從小就立志奉獻自己,為主所用;年僅19 歲時的愛德華茲就開始寫《立志》 (Resolutions)來管制自己,為自己定下討神喜悅的生命目標。70 項《立志》的第1 項是「立定志願,凡我心 中認為最能榮耀神,且與我自身有益的,不拘是在現在,或是在無窮的將來,我必終生力行。我決心力行我所認定的責任,為全人類謀幸福。在這過程中無論遭遇到什麼困難,我亦毫不退縮反顧。」 願意在2023 年開始,與大家一同立志,遵行最要緊的誡命,神的大誡命。 神要求我們以實際的步驟去更好的認識祂,更深的愛祂: 1. 神要求我們用我們裡面的一切去愛祂「盡心,盡性…愛主—你的神」 委身熱誠地愛神Loving God PASSIONATELY. 2. 神要求我們用我們的智慧悟性去愛祂 「…盡意…愛主—你的神」 用心思意念去愛神Loving God THOUGHTFULLY. 3. 神要求我們用神賜的一切資源去愛祂 「...盡力愛主—你的神」 用實際方式去愛神Loving God PRACTICALLY. 4.…
父母養育兒女的目標之一是要讓他們能夠獨立自主,天父也極其盼望祂的兒女能成熟長大,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但卻從來不要求我們完全獨立自主,耶穌不是提醒我們說:「枝子若不連在葡萄树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約翰福音15:4)。作為基督身體中的肢體,人人需要學習過一個相互依存,彼此倚賴的肢體生活,在這樣的肢體生活中,各人更要找到自己該有的位置,盡每人的本份,發揮該有的功能,努力事奉,完成主所託付的使命。 每一位信徒必須認識,在基督身體中… 1. 有一個為你而設的位置(12-13節) 2. 有一個專屬於你的位置(14-20節) 3. 有一個重要屬你的位置(21-27節) 作為基督身體中的肢體,我們不應該問自己是否需要在教會中服事,我們應該常常在禱告中問自己,並向上帝祈求的一個問題是:「我怎樣才能最好地服事教會?」
「教會」希臘文是ἐκκλησίαν (Ekklesia),在新約聖經出現了100多次;教堂是建築物,但教會是人,是一群被神從黑暗中呼召出來做光明之子的基督門徒。保羅對教會的教導引用了不同的喻表;教會是妻子,基督是丈夫(以弗所書5:22-30);教會是神的家, 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摩太前書3:15),信徒是與聖徒同國, 是神家裡的人(以弗所書2:19);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基督是元首(以弗所書1:23; 4:15)。 在他書信中,保羅用了大量的篇幅來解釋教會是基督身體的屬靈真理,除了哥林多前書12章、以弗所書4:11-16外,羅馬書12:4-6 是今天要思想的經文。 1. 基督身體的合一必須建立在耶穌基督裡 2. 每人的獨特價值是在基督耶穌裡被肯定 3. 神的恩典託住一切在基督耶穌裡的事奉 兩種生命的應用: 1.各人的不同就是我們的強度 2.每個人都有自己應有的崗位 你與我成為洛杉磯國語浸信會粵語堂這屬靈大家庭的一份子, 絕不是一件偶然的事,這乃是上帝奇妙無比的呼召與帶領,願意我們按照神量給我們不同的恩賜,在不同的崗位上,盡各人的本份,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
阿摩司書3:3指出「二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呢?」耶穌在 馬太福音18:19提醒我們同心合意的重要,祂說「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甚麼事, 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 古語云:「眾志成城,眾口鑠金」,團結一致,力量堅固如城,所謂「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的基礎是要彼此和諧共處。 和諧的定義:「帶著每個人的不一樣去分享相同的意念mindset、相同的態度attitude、相同的目的purpose、相同的方向direction。」 建立一個同心和諧群體的三個基要原素: 1. 同情體恤‧仁慈憐憫 — 彼得前書3:8 ‧同情體恤 ‧仁慈憐憫 2. 謙卑束腰‧彼此順服 — 彼得前書5:5 ‧謙卑束腰 ‧彼此順服 3. 彼此接納‧同心合意 — 羅馬書15:5、哥林多前書 1:10 ‧彼此接納 ‧同心合意 「願賜忍耐和安慰的神,使你們藉著基督耶穌,彼此同心合意,好使你們同心同聲榮耀神 — 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羅馬書15:5-6, 中文標準譯本)
A. 詩篇139篇的故事… 1. 詩人表達了個人對神的完全的忠誠與信靠。 2. 神知道我的一切,包括心所懷的意念、腳要行的道路、口將要說的話。 3. 是150篇詩篇中最光輝燦爛的一首;既富有優雅瑰麗的文學風格色澤,又蘊含著精深奧秘的神學教義。 4. 詩人刻意地選擇將重要的神學主題以非常實際的形式,用詩歌的題材去表達。 5. 詩篇中對神的稱謂有36次,對自己的稱謂有50次,是一篇十分個人化的詩篇。 6. 詩篇以「鑒察我,認識我」開始,以「鑒察我,知道我」結束,全篇24節,每6節為一小段分為4段,闡釋了神的全知(omniscient)、神的全在(omnipresent)、神的全能(omnipotent)以及神全然公義(omnirighteous)。 B. 詩篇139篇的生命功課… 詩篇139篇的鑰詞是「知道」或是「認識」,神對我的「知道」(1, 2, 4, 6, 23節)是我「心深知道的」(14節)。 1. 神對我的一切全然認識知道(1–6節) 2. 神對我的認識叫我無處躲藏(7–12節) 3. 神知道我的認識是何其寶貴(13-18節) 4. 全知的神必施行公義的審判(19-24節) C.…
有人生性樂觀,每當遭遇困難,總能以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但也有人消極悲觀,凡事動輒「悲天憫人」,像似世界末日來臨。與樂觀的人在一起總是那麼陽光愉悅,讓人享受溫馨歡樂;相反地,與悲觀的人在一起,那怕只是短短的一分兩鐘, 卻令人如坐針氈,不安難受。 詩篇第6 篇是神賜給我們治愈哀痛憂傷的妙方良藥,聖經也告訴我們,「要常常喜樂…,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我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5 : 1 6 - 1 9),我們理當學習如何將哀痛變為歡唱, 在憂傷中活出滿有盼望的生命。 A . 一顆充滿哀痛憂傷的心靈( 詩篇 6 : 1 - 3 , 5 - 7) 1 ) 懺悔改過、重新恢復 2 )「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希伯來書1 2…
粵語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