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當我們要作主的門徒或帶領他人作主門徒時,往往只集中於作門徒的方法,如怎樣禱告、讀經、參加教會、傳福音等等,這是必須的,但很多信徒的信心不能堅固長久 (正如今天很多年青信徒進大學之後就放棄信仰,或一些信主多年的信徒會變得冷淡後退),究竟為什麼? 1. 沒有自己的信念和遠見 2. 信念和遠見的來源 3. 我們該怎樣做 結 論: 信徒的信心不長久堅固,因為只是學習作門徒的方法,而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信念,因而沒有生出正確的遠見。信念是認識神話語,親身明白和經歷到其真確之後所得出的堅定信心。這是神的工作,但我們可做兩件事:明白方法背後的原則而不單是方法,強調信靠神而不單是認識神學。盼望我們都能成為一個信心堅定而多結果子的門徒。
引 言: 在一個家庭裡,作父親是最難的,因為兒女都看見和感受到母親的辛勞,而且更願意親近她;但父親就像在做幕後英雄,看不見,而且令兒女生畏。但其實,父親比母親更具影響力。 1. 白髮和公義 2. 作公義的人 3. 對兒女甚至後人的影響 結 論: 當一個人年紀漸長,白髮不一定代表他的榮耀,不過當他追求像主耶穌那樣,行在公義的路上,就必得榮耀。具體地,一個公義的人是個謙卑、勤勞、真摯、誠實和憐憫人的人。父親 (其實也包括母親和所有門徒) 若遵守神的吩咐,行公義、好憐憫,他必影響兒女,甚至後人,他和兒女後人都會充滿主的榮光和祝福。盼望父親們在神話語的光照下都知道該怎樣行,兒女也知道怎樣為父親禱告。
引 言: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將差派教會的短宣隊,走出教會的圍墻,將福音帶到神所預備的田地中。這不僅是短宣隊的使命,更是全教會同心參與的大使命。耶穌在升天前留下的最後吩咐,就是要門徒靠聖靈的能力為祂作見證,從“耶路撒冷”直到“地極”。今天,我們一同思考:聖靈如何差遣我們?我們如何承接祂的使命? 一、確據:復活的主是我們承接使命的根基 (1-3) 1. 神國的教導 2. 復活的確據 二、能力:聖靈的降臨是我們承接使命的動力 (4-8) 1. 聖靈的應許 2. 靠聖靈見證 三、盼望:升天的主是我們承接使命的保障 (9-11) 1. 升天的意義 2. 盼望主再來 結論:短宣隊不是孤軍奮戰,而是整個教會的代表。他們帶著復活的信仰、聖靈的能力和主的盼望出發。作為教會,我們也被呼召用禱告、奉獻和關懷支持他們。今天,我們每個人都要思想:我們在自己的“耶路撒冷”是否忠心見證主?我們是否願意順服聖靈的帶領,參與這場沒有界限的使命?願我們一同為復活的主而活,靠聖靈的能力,承接大使命,直到主再來!
25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他轉過來對他們說: 26 “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愛我勝過愛原文作恨〕 27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 引 言: 很多人來到耶穌那裡為了得著祝福,但低估了福音,以為只是為今生的富足健康,不知道雖然救恩是白白的,但福音並不廉價,是須要跟隨他的人付出相當代價。 1. 福音的價值 2. 耶穌的要求 3. 義無反顧 結 論: 耶穌不單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豐盛的生命,可惜很多人只注重今生的安康和富足。然而,主耶穌要求跟隨他的人有嶄新的眼光,願意輕看世上暫時的福樂或苦難挑戰,而過一個屬天的敬虔生活,完成主的計劃,因主耶穌是萬王之王、萬主 之主,他要給我們最好的,就是他自己,世上一切都不能相比。我們不要妥協而作個“不冷不熱”的基督徒,像鹽失去其味道,只好丟在外面,受很大的虧損。
序 言: 真愛是所有人都希望得到,因卻不是每個人都會得到。苦難是所有人都不希望有的,但大多數(如果不是所有)人都會經歷過不同的身體或心靈上的苦難。差不多所有宗教都要對苦難的來源有一個解釋,而事實上,宗教的產生其中一個重要元素就是苦難。基督教的信仰是建基於那位遁成肉身並受苦至死來救贖人類的基督,對苦難當然有很不一樣的闡釋。 1. 苦難與罪 2. 苦難與榮耀 3. 苦難與智慧 結 語: 基督信仰中有些真理是屬於「奧秘」,是人類目前的能力所不能完全理解的。但至終神必向我們清楚顯明出來。「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謎),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林前13:12 最重要的是,我們在苦難中,天父仍必看顧我們。
引 言: 要完成主的大使命是須要每個門徒都關顧屬靈嬰孩,使他們長大成人,作主忠心的門徒,今天就讓我們把範圍收窄到我們教會和自己的孩童上,因他們是我們的未來。我們知道最基本是要領他們清楚救恩、學習禱告和讀經,但除了知道怎樣做之外,更要用愛心去教養他們,他們就會到老也不偏離那當行的道。用愛去教養是什麼意思? 1. 肯花時間與他一起 2. 帶領他一起走進教會大家庭 3. 訓誨中有接納 結 論: 今天我們學習怎樣用愛心教養孩童,包括教會和自己的孩子,使他們長大成為主忠心的門徒,到老也不偏離。首先,我們必須肯花時間與他們同行,重視和聆聽他們的需要,使他們不會感覺被拒絕;其次是引領他們走進教會這大家庭,因為教養不能只靠一人的努力,必須整個教會的配合,使他們經歷主內弟兄姊妹團契的溫暖和合一;最後,在提醒和改正不當的行為時要先了解他的處境,使他感到沒有懼怕而甘心接受教誨。如果一個人曾經歷過這樣愛的對待,以後他也懂得同樣待其他人?
引 言: 母親節讓我們反思母親在家庭中的關鍵角色,但今天的信息不僅是為母親,也是為每个願作主忠心門徒的人預備的。讓我們從中學習到一个核心真理:神回應信心的順服,以祂的豐盛彰顯祂的榮耀。 一、呼求:信心從承認自己的破碎開始 (1) 二、順服:信心需要具體的行動 (2-5) 三、見證:神的豐盛彰顯祂的榮耀 (6-7) 結論: 每个人的生活中或許都有像“一瓶油”這樣微不足道的資源,但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將它交託給神。今天,你願意將自己的一瓶油交託給神,讓祂使用你的生命為祂的榮耀嗎?
引 言: 一個初生嬰孩如果被人拋棄在路邊,你一定很緊張想幫助他,因為他是那麼脆弱無助,必須有人照顧才能生存。同樣,一個屬靈嬰孩怎可沒人關顧而能長大?今天讓我們檢視自己是不是屬靈嬰孩,也知道怎樣關顧屬靈嬰孩。 1. 幫助他肯定自己已得救 2. 為他禱告,也教他禱告 3. 引導他親近神,愛慕祂的話 總結: 主的大使命是要我們不作屬靈嬰孩,也要幫助屬靈嬰孩長大成為主的門徒。我們首先必須用愛心和忍耐跟進他,帶領他明白福音和肯定自己已得救,因為一個得救的人才有屬靈生命,漸漸長大;他們也需要禱告和神的話來生長。沒有跟進,信徒就變得幼稚容易走迷路,教會也一樣。我們要問自己是個屬靈嬰孩嗎?若是就須尋求幫助;若不是,就不要怕承擔跟進這責任,推辭說我不懂。誰第一次作父母就懂得怎樣照顧自己的孩子?但他們都要實行,因為別無選擇。
序 言: 聖誕節是神對世人的愛的預告,復活節就是神對世人的愛的實踐和完成。神的愛不同於一般人所理解的人間的愛,神的愛是堅定不移的,也是人間各種愛的根基,所以我們要明白神愛的特質,從而作出適當的回應。 1. 及時的愛 2. 獨一的愛 3. 永遠的愛 結語: 人間的各種愛都建基於神的愛,這根基堅如磐石。紮根於此,則上面的愛雖受動搖,但仍然穩妥。反之,將人間的愛建立在其他根基上,尤如將根基建在沙土上,外力一搖,就必倒塌,成為廢土。在此復活節期,讓我們好好檢視我們愛的根基,是否仍穩妥地建立在神的堅愛上。
引 言:在人生旅程中,我們常常依賴別人的話:醫生的一句診斷,可能左右我們對未來的盼望;專家的一番建議,或許影響我們的決策;親友的一句承諾,也許成了我們心靈的支撐。可惜,這些話並不總是可靠,甚至會讓我們失望。但耶穌說出一句穿越生死、帶來永恆盼望的話:「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這不是空洞的安慰,也非宗教口號,而是神親自的宣告與邀請。今天,耶穌對你我發出呼喚—“你信這話嗎?” 一、耶穌的宣告 ─ 祂是復活與生命的主 (25a) 1.「我是復活」─ 死亡不能終結祂的權柄 2.「我是生命」─ 所有生命源自祂、依靠祂 二、耶穌的應許 ─ 信祂的人得永生 (25b-26a) 1.死亡無法斷絕與祂的關係 2.永生不是未來抽象的盼望,而是從現在開始的生命力量 三、耶穌的邀請 ─ 你信這話嗎? (26b) 1.耶穌的問題直指人心:信或不信,必須做出選擇 2.信心的回應:交託、順服、跟隨 結論:「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約20:31) 今天,耶穌再一次問你:「你信這話嗎?」願你敞開心門,回應這份從死裡復活、帶來永生的邀請,活出復活的盼望與喜樂。
粵語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