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真愛是所有人都希望得到,因卻不是每個人都會得到。苦難是所有人都不希望有的,但大多數(如果不是所有)人都會經歷過不同的身體或心靈上的苦難。差不多所有宗教都要對苦難的來源有一個解釋,而事實上,宗教的產生其中一個重要元素就是苦難。基督教的信仰是建基於那位遁成肉身並受苦至死來救贖人類的基督,對苦難當然有很不一樣的闡釋。 1. 苦難與罪 2. 苦難與榮耀 3. 苦難與智慧 結 語: 基督信仰中有些真理是屬於「奧秘」,是人類目前的能力所不能完全理解的。但至終神必向我們清楚顯明出來。「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謎),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林前13:12 最重要的是,我們在苦難中,天父仍必看顧我們。
引 言: 要完成主的大使命是須要每個門徒都關顧屬靈嬰孩,使他們長大成人,作主忠心的門徒,今天就讓我們把範圍收窄到我們教會和自己的孩童上,因他們是我們的未來。我們知道最基本是要領他們清楚救恩、學習禱告和讀經,但除了知道怎樣做之外,更要用愛心去教養他們,他們就會到老也不偏離那當行的道。用愛去教養是什麼意思? 1. 肯花時間與他一起 2. 帶領他一起走進教會大家庭 3. 訓誨中有接納 結 論: 今天我們學習怎樣用愛心教養孩童,包括教會和自己的孩子,使他們長大成為主忠心的門徒,到老也不偏離。首先,我們必須肯花時間與他們同行,重視和聆聽他們的需要,使他們不會感覺被拒絕;其次是引領他們走進教會這大家庭,因為教養不能只靠一人的努力,必須整個教會的配合,使他們經歷主內弟兄姊妹團契的溫暖和合一;最後,在提醒和改正不當的行為時要先了解他的處境,使他感到沒有懼怕而甘心接受教誨。如果一個人曾經歷過這樣愛的對待,以後他也懂得同樣待其他人?
引 言: 母親節讓我們反思母親在家庭中的關鍵角色,但今天的信息不僅是為母親,也是為每个願作主忠心門徒的人預備的。讓我們從中學習到一个核心真理:神回應信心的順服,以祂的豐盛彰顯祂的榮耀。 一、呼求:信心從承認自己的破碎開始 (1) 二、順服:信心需要具體的行動 (2-5) 三、見證:神的豐盛彰顯祂的榮耀 (6-7) 結論: 每个人的生活中或許都有像“一瓶油”這樣微不足道的資源,但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將它交託給神。今天,你願意將自己的一瓶油交託給神,讓祂使用你的生命為祂的榮耀嗎?
引 言: 一個初生嬰孩如果被人拋棄在路邊,你一定很緊張想幫助他,因為他是那麼脆弱無助,必須有人照顧才能生存。同樣,一個屬靈嬰孩怎可沒人關顧而能長大?今天讓我們檢視自己是不是屬靈嬰孩,也知道怎樣關顧屬靈嬰孩。 1. 幫助他肯定自己已得救 2. 為他禱告,也教他禱告 3. 引導他親近神,愛慕祂的話 總結: 主的大使命是要我們不作屬靈嬰孩,也要幫助屬靈嬰孩長大成為主的門徒。我們首先必須用愛心和忍耐跟進他,帶領他明白福音和肯定自己已得救,因為一個得救的人才有屬靈生命,漸漸長大;他們也需要禱告和神的話來生長。沒有跟進,信徒就變得幼稚容易走迷路,教會也一樣。我們要問自己是個屬靈嬰孩嗎?若是就須尋求幫助;若不是,就不要怕承擔跟進這責任,推辭說我不懂。誰第一次作父母就懂得怎樣照顧自己的孩子?但他們都要實行,因為別無選擇。
序 言: 聖誕節是神對世人的愛的預告,復活節就是神對世人的愛的實踐和完成。神的愛不同於一般人所理解的人間的愛,神的愛是堅定不移的,也是人間各種愛的根基,所以我們要明白神愛的特質,從而作出適當的回應。 1. 及時的愛 2. 獨一的愛 3. 永遠的愛 結語: 人間的各種愛都建基於神的愛,這根基堅如磐石。紮根於此,則上面的愛雖受動搖,但仍然穩妥。反之,將人間的愛建立在其他根基上,尤如將根基建在沙土上,外力一搖,就必倒塌,成為廢土。在此復活節期,讓我們好好檢視我們愛的根基,是否仍穩妥地建立在神的堅愛上。
引 言:在人生旅程中,我們常常依賴別人的話:醫生的一句診斷,可能左右我們對未來的盼望;專家的一番建議,或許影響我們的決策;親友的一句承諾,也許成了我們心靈的支撐。可惜,這些話並不總是可靠,甚至會讓我們失望。但耶穌說出一句穿越生死、帶來永恆盼望的話:「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這不是空洞的安慰,也非宗教口號,而是神親自的宣告與邀請。今天,耶穌對你我發出呼喚—“你信這話嗎?” 一、耶穌的宣告 ─ 祂是復活與生命的主 (25a) 1.「我是復活」─ 死亡不能終結祂的權柄 2.「我是生命」─ 所有生命源自祂、依靠祂 二、耶穌的應許 ─ 信祂的人得永生 (25b-26a) 1.死亡無法斷絕與祂的關係 2.永生不是未來抽象的盼望,而是從現在開始的生命力量 三、耶穌的邀請 ─ 你信這話嗎? (26b) 1.耶穌的問題直指人心:信或不信,必須做出選擇 2.信心的回應:交託、順服、跟隨 結論:「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約20:31) 今天,耶穌再一次問你:「你信這話嗎?」願你敞開心門,回應這份從死裡復活、帶來永生的邀請,活出復活的盼望與喜樂。
引 言: 敬拜是與神相遇。 好像在任何旅程出發前,都需要做好充份和適當的準備一樣,每次敬拜之旅也必須要做事前的檢查和預備,這樣,才能讓每一次敬拜都是一趟難忘的旅行,使我們能更完全豐富地經歷神的同在,而不是在「忍受」敬拜。 A. 準備好與神相遇 (傳道書 5:1) B. 專注聆聽神聲音 (傳道書 5:1-2) C. 謙卑恭候在主前 (傳道書 5:2) D. 真誠地向神說話 (傳道書 5:4-5) E. 謹慎嚴肅面對神 (傳道書 5:7) 結論: 不論是個人或群體的敬拜都應該是一次充滿驚喜的旅程,是一次與神親密的相遇;要想深深地經歷神同在,不能忽視敬拜前身心靈全人的預備;這樣的準備,才能使每一次與神相交帶給我們對神更清楚的的認識,並更堅定的信靠,屬靈生命會不住的成長不一樣。
引 言: 傳福音是個不容易的挑戰,但作主忠心的門徒必定要、也必定會實行。今天讓我們探討傳福音這題目,使我們對傳福音有更深的認識也學習怎樣遵行。 1. 為什麼傳福音 2. 傳福音的難處 3. 該怎樣傳福音 結論: 基督徒必須傳福音因為這是主的吩咐,而且我們也不願看見人因未聽見福音而滅亡。傳福音是困難的,首先因為要與未信主的人交往,因此要有清潔動機和良好品格,用智慧面對試探;其次,這是一場屬靈爭戰,要冒被拒絕的險。傳福音先要以別人的需要出發;聚焦正題,就是耶穌和他的關係,說出自己信主的見證;盡量找出共通點,但不怕堅持重點;倚靠聖靈的帶領;最後,一起同工時,會被魔鬼攻擊,所以要彼此配合、包容和合一。讓我們不怕艱難,學習並實行傳福音,作主忠心的門徒完成主的使命。
引 言: 我們渴想神,深深地冀望與神同在,因此,敬拜就是活在神的同在中。很可惜,許多經常參加教會的崇拜聚會的人卻表示,在教會崇拜中他們沒有親身經歷過神的同在;年輕一代的信徒也說,他們離開教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在崇拜中他們無法遇見神。 崇拜若失去了敬拜,人就無法與神相會;崇拜時,人若無法與神建立一個敬拜的關係的話,敬拜的本質其實早已經被悄悄地去刪除了。敬拜最核心之處乃是與神連結,教會的崇拜若缺少了人與神的互動,教會就會失去生命並她該有的影響力。 A. 敬拜是甚麼? B. 神臨在的意義 C. 敬拜時的需要 D. 敬拜者該做的 結論: 敬拜不是神需要,而是我們需要。透過敬拜,享受神的同在,接受神的鼓勵和教導,然後活出神子民的樣式,繼續在世界中為祂的名作見證。
序言:常言道:「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當人在這個世界誕生後,他一生都在不同的人的眼底下渡過。他也在這些人的眼中,真實地「演」出他的生命故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原文有心思意念的意思),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腓2:5-7。基督在地的生活,每時每刻都為人注視,祂就向我們示範了作為基督徒如何可以在世人面前以我們的人生傳達神對世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