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很多人聽到老字,都會感到不安。雖然老是佛教四苦之一,但不一定是不好的,視乎我們的生命是怎樣過。如果活得對,老是人生最好的時光。 1. 對老的不同看法 2. 作好準備 3. 活出燦爛時光 結 論: 人無論年紀多少,都可能感到老,因為跟不上時代變遷。但事實上年老會帶來身心的衰歇,但如果好好作出準備也可以活得很豐富。關健是扎根於主裡面,在有能力的時候,我們就做有意義的事;在軟弱無力的時候,就靠主話語得力量。都一樣能活出美好的見證,並把寶貴的經驗傳承下去。因此,老可以是具有真智慧、蒙神記念、最燦爛的人生時光。
一、序幕 (2:6-10) 二、概述士師記的周期 1. 以色列人行神眼中看為惡的事 (2:11-13) 2. 神將以色列人付與四圍仇敵手中 (2:14-15) 3. 神為以色列人興起拯救者 (2:16-18) 4. 以色列人行神眼中看為惡的事 (2:19) 三、以色列人靈裏的難處….那我們呢? (士 3:6,雅 4:1-2) 四、應用 1. 仰望神的公義王,祂超越所有士師和地上的君王。 2. 在我們自毀的困境中倚靠神的恩典,以在基督裏的身 份面對失控的慾望。
序 言: 詩篇23篇可以說是信徒最耳熟能詳的一篇聖經。這六節簡短的經文,卻是闡述作者對神和信徒的一種重要的關係描述,也是真正蒙恩悔改的信徒最能引發共鳴的經文,所以深得信徒的喜愛。經常反覆思想這篇詩篇,實有助我們去檢視我們 和神的關係的現況。 1. 耶和華 2. 我的牧者 3. 我必不至缺乏 結 語: 神愛世間屬祂的人,就愛他們到底 (約13:1),但屬祂的人是否也會愛神到底?所以今天這節經文再一次提醒我們要時刻靠近祂,以免我們成為迷失的羔羊。因為我們人生最不能缺的,就是這位牧者。
引 言: 基督徒不怕死亡,也不怕末日來到,因為知道將來要進天家永遠與主同住、享受永生,但今生又怎樣過?人生苦短,我們該把這短暫的生命投放在哪裡? 1. 空虛的人生 2. 為何得人是那麼寶貴 3. 例子 結 論: 聖經告訴我們當主再來的日子,天地都要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鎖化。除了人自己,不會剩下任何東西,人都要永遠存在,不是到天堂就是下地獄。因此無論我們年紀多大都要好好善用我們餘下的日子,把精力時間投放在領人歸主、作主門徒這使命上。主耶穌和保羅給了我們好榜樣,他們像父母一樣,雖然付上了很大的勞苦和犧牲,但當他們看見自己屬靈的兒女,就心滿意足地說:成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今天,主向我們發出了邀請,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我們該知道怎樣回應。
引 言: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焦慮的世界。人們為了“尋找快樂”四處奔跑,結果卻越來越空虛。但神的話語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中發出一個清楚又不容逃避的命令:“要常常喜樂。”這不是勵志金句,也不是精神勝利法,而是神對祂兒女的命令。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思念:神為什麼命令我們要喜樂?這種喜樂從哪裡來?而我們如何活出這樣的生命? 一、“常常喜樂”是神明確的命令,而非建議 二、 這種喜樂的根源不是情緒,而是救恩的事實 三、“常常喜樂”是世人認出你屬主的明證 結 語: 今天,神不是呼召你“強顏歡笑”,而是呼召你“靠主喜樂”。或許你正在面對健康挑戰、家庭破裂、經濟危機等。但神沒有改變,祂的救恩仍然堅固。你可以在痛苦中仍有喜樂,因為你知道,主仍然坐著為王,盼望不會落空,永恆早已為你預備!弟兄姊妹,你願不願意順服神的命令,從今天起,在基督裡活出不被世界奪去的喜樂?
經 文: 彼前 2:9 9.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彼前 2:9) 引 言: 今天的教會很多人失業,不是教牧同工找不到工作,或信徒被公司辭退,而是信徒在教會中因種種原因沒有參與事奉,成為旁觀者。 1. 為何信徒失業? 2. 信徒不應失業 3. 該怎麼辨? 結 論: 信徒失業因為誤會只有牧師才該做教會事工而變得被動;也有因為無視教會權柄而分裂或離開教會;但大部份是因為不明白事奉意義、沒有合適地事奉而變得消極冷淡。彼前2:9告訴我們信耶穌不單是個人的事,神要揀選一群屬祂的 人,把他們分別出來,與世人在道德和整體生活上有所不同,為要見證宣揚神的美德。每個信徒都有祭司的身份和職份,在不同的崗位事奉,活出分別為聖群體的見證。因此,信徒必須明白事奉的意義和自己的恩賜,在合適的崗位事奉,便能充滿活力地同心建立神國,回應世界的挑戰,榮耀祂。
序 言: 教會不是理想化的群體,而是一個蒙恩的群體,我們都在軟弱中被基督接納。著名神學家斯托德說:「我們不只是基督徒,也是屬教會的人;我們不只委身於基督,也委身於基督的身體。」神呼召我們,不是因為我們夠好,而是因祂的恩典讓我們彼此成為家人,既然我們是屬靈的家人,肩負共同的生命成長使命,那麼今天的經文,就是我們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活出我們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委身。 一、警戒不守規矩的人 (14a) 二、安慰灰心喪志的人 (14b) 三、扶持軟弱無力的人 (14c) 四、以耐心對待眾人 (14d) 五、以良善回應傷害 (15) 結 語: 弟兄姊妹,我們都不是完全的人,但在基督裡,我們有一位完全的救主。祂呼召我們進入一個不完美的教會,是要我們在真實中彼此扶持,一起奔走天路。願我們因基督的愛,忠心委身教會中,不放棄彼此、不放棄神所託付的群體,在不完美中活出福音的榮耀。
序 言: 我們最關心的人是自己,花很多時間為自己打算。但我們有否停下來反思究竟我活著有沒有意義?如果有,意義在哪裡?我們怎樣才活得精彩? 1. 是什麼掌控著我們 2. 認識真正的自己 3. 怎樣活得精彩 結 論: 我們從小就被兩種人生哲學所影響,第一,人是被家庭社會所塑造出來的產物,身不由己,有錯都不是自己的責任;第二,人是有絕對自由意志,在不同的環境下都能靠努力為自己創造未來。這兩種哲學都是不完全的,因為沒有神在當中。神造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之處,而且是神的精心設計。當人認識神對我們的愛和祂在我們生命中的美好計劃,就會真正認識自己和欣然運用祂所賜給我們的恩賜而活得精彩,不枉此生。
序 言: 在世俗的標準下,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出一番大事。但對基督徒來說,我們不單能做大事,也應做大事,耶穌甚至說這事比祂所做的更大。我們今天就思想一下我們做這「更大的事」做到了甚麼程度。 1. 這只是小事? 2. 神眼中更大的事 3. 裝備自己做大事 結 語: 有一些人可能在一生中做了世人眼中看為的「大事」,但在神眼中沒有比領人歸主並教導他們成為門徒的事更大,這是基督徒獨有的權利和義務,當我們齊心努力去做時,才可配被稱為「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進入神的國度享受我們主人的快樂﹗
引 言: 主設立教會是要完成祂的大使命,但同時也是在合一上見證主。教會由很多不同的人組成,每個人各有其性格特點,因此走在一起時可能是麻煩多多,但也可以是像在天堂裡一樣。究竟神這樣的設計有什麼目的?就讓我們認識恩賜與教會合一的關係,因而知道怎樣發掘和運用自己的恩賜。 | 1. 什麼是恩賜 2. 恩賜的目的 3. 發掘和運用自己的恩賜 結 論: 恩賜是聖靈分給各信徒的各種長處、能力。其目的是為造就教會弟兄姊妹,不是用來誇耀自己或尋求特別經驗;恩賜各有不同因為神要我們互相倚賴,因而合一,這和諧的群體見證著三一神的屬性。基督徒須要發掘自己的恩賜,知道自己的崗位並且自己需要別人而別人也需要你。因此就不會自誇,也不自卑,各人對教會有歸屬感,樂意與別的主內弟兄姊妹攜手完成整體的目標就是叫世人把榮耀歸主。
粵語堂